当前位置: 智迪文档网 > 范文大全 > 教案设计 >

数学教学设计方程6篇【完整版】

| 来源:网友投稿

数学教学设计方程第1篇教学内容: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62~63页及练习十四第1~3题。教学目标:1、借助天平及式子的分类操作,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;能从形式上判别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;理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设计方程6篇,供大家参考。

数学教学设计方程6篇

数学教学设计方程 第1篇

教学内容:

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62~63页及练习十四第1~3题。

教学目标:

1、借助天平及式子的分类操作,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;
能从形式上判别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;
理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。

2、能根据简单的线段图、情境图列出方程,并能在教师引导下找到等量关系,经历利用等量关系进行方程模型建构的过程。

3、在对式子的分类、整理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、描述、分类、抽象、概括及应用等能力。

教学重点:

抓住“等式”“含有未知数”两个关键词初步建立方程的概念。

教学难点:

方程与等式的关系;
方程中等量关系的建立。

教学准备:

课件、写式子的卡片、磁钉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认识天平,谈话铺垫

教师(出示天平图):这是什么?同学们知道天平的用途吗?

一般在称东西时,我们在天平的左边放上要称的东西,右边放上砝码。如果天平左右两边达到平衡,左边东西的质量就等于右边砝码的质量。这种平衡的状态如果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达,就是──等号。

二、探究新知

(一)天平演示,初步感知等与不等。

1、出示天平图1。

现在这种状态,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吗?(板书:50+50=100)

2、(出示天平图2和图3)天平向左倾斜表示什么?如果水的质量用

g表示,那么杯子和水共重多少呢?(100+)

3、如果老师在天平右边再加一个100g的砝码,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?用式子来表示。

这三个式子体现在天平上分别是什么样的情况?咱们用手势来表示一下。

4、来看看究竟是哪种情况?(先出示天平图4,后出示天平图5)用式子来表示一下。

5、(出示教材第63页最上面的图)这样的图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吗?

【设计意图】通过直观演示,感受等与不等。同时通过反馈和追问,帮助学生感受等式的意义。为下一环节中式子的分类及理解等式和不等式做好准备。从天平到式,再从式到天平图,在学生的头脑中利用天平建立左右相等的等式模型,为突破建立方程中的等量关系这一难点做好铺垫。

(二)分类整理,建构概念

1、观察黑板上出现的式子,尝试根据式子的特点进行分类(先请学生独立思考,再同桌进行交流。)

2、学生反馈,教师根据反馈在黑板上移动式子。

预设1:按左右相等和不等分类(补充等式和不等式);

预设2:按是否含有未知数分类。

注:教师在按照两种分类方式摆放式子时整理成如下表格所示:

含有未知数

不含有未知数

等式

不等式

3、(指表格)像这样,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(揭题)。

4、写方程:根据你的理解写2~3个方程,写完之后给同桌看看其是否为方程(教师在巡视过程中选择一些学生到黑板上写一写。)

5、说说黑板上同学写的是否为方程,并说说判断理由(主要使学生明确,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,一看是不是等式,二看有没有未知数。)

(三)概念辨析,理清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

1、“做一做”第1题:请学生说说哪些式子是方程,并说说为什么(可以选择其中几个不是方程的式子,请学生说说怎样改一下就可以将其变成方程。)

2、这两个式子是否是方程呢?

反馈分析:

(1)式1:一定是。为什么?

(2)式2:一定是等式,可能是方程。

(3)思考: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联系呢?

(4)引导画集合图,并引导得出:方程一定是等式,等式不一定是方程。

【设计意图】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,教学时,先通过分类整理让学生对等式与方程的关系产生直观、正确的感知;
然后通过被蘸了墨水的式子的判别,进一步体会两者的关系;
最后,通过韦恩图帮助学生加以明确。不仅突破了教学的难点,而且渗透了初步的集合思想。

三、实践反思,巩固提高

1、“做一做”第2题及练习十四第2题:看图列出方程。

学生练习并进行反馈。

反馈侧重:使学生明确,可以根据量相等来列出方程。

2、练习十四第3题:看情境图,思考数量关系再列方程。

(1)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?

(2)你能根据你知道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?

(3)学生自行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,并进行反馈。

【设计意图】能用方程表达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,也是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(2011年版)》对本内容的要求,为从数量关系到等量关系的转变做好准备,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知识至关重要。

四、总结回顾,介绍历史

1、你对方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?(每个同学说一点,后面的同学要和前面同学不一样。)

2、教师介绍方程的相关知识。(课件出示教材第63页“你知道吗?”的内容)

【设计意图】把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当中,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,让学生对方程的产生过程产生比较清晰的认识,知道数学是一个动态成长的科学,体会到数学的每一个理论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。让学生在体会数学文化的价值的同时,产生探索的欲望。

数学教学设计方程 第2篇

一、教学内容:

二、教学目标:

1、会根据两个未知量的关系,列出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,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这类问题的等量关系和解题方法。

2、学生在观察、分析、抽象,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,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。

3、通过不同方法的渗透,培养学生的类推和迁移的思想,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。

三、教学重点: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。

四、教学难点:准确地找出等量关系,列出方程。

五、教学准备:微课视频,懿文德软件

六、教学过程:

(一)激趣导入

播放爸爸去哪儿主题曲,师提问:同学们都看过爸爸去哪儿么?好看么?你们 最喜欢哪位小朋友啊?

预设:1、看过,很好看,我最喜欢......

2、没看过

师:今天啊,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特殊的朋友,她要教我们学习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,你们欢迎么?

预设:欢迎。

(二)探究新知

1、微课讲解

将一道跟例题相关的题目以微课的形式进行分析和讲解。

师:请大家认真地听这位朋友讲解,她有任务要交给你们呢。

出示题目:果园里种着桃树和杏树一共180棵,桃树的棵树是杏树的3倍,桃树和杏树各有多少棵?

进行讲解:这道题目和我们之前学的不太一样,要求两个未知量。我可以设杏树的棵树为180棵,那么桃树的棵树可以表示为3x棵。分析题目,得到等量关系为:杏树棵树+桃树棵树=总棵树,列出方程为x+3x=180,运用乘法分配律,(1+3)x=180,4x=180,根据等式的性质4x÷4=180÷4,x=45,将x=45代入方程左边=45+3&ties;45=45+135=180=方程右边,所以x=45是方程的解。杏树的棵树已经求出来了,那么桃树的棵树可以用总棵树-杏树棵树=180-45=135(棵),再根据问题将答话写完整,这道题目就完整的算完了。接下来,请大家积极地开动你的小脑筋,完成我接下来给你们出的题目,看谁的方法又好又多,那谁就获得优先选取大礼包的权利。小朋友们,你们听懂了么?(将这个过程录成微课的形式,使同学们能够认真地听,并积极地动脑思考)

师:同学们听懂这位朋友讲解的了。

预设:1、听懂了。

2、没听懂。

师:这道题目跟我们之前学习的不太一样,不是求谁设谁,而是有两个未知量,我们要根据题目具体分析怎么设未知量。接下来,请同学完成下面这道题目,自己先进行独立思考,然后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,我们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又多又好。

2、新知探究

(1)出示例题:地球的表面积为5.1亿平方千米,其中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.4倍,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分别是多少亿平方千米?

(2)师: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表面积是由什么组成的么?播放地球动态图,使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积由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组成。

(3)师: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视频讲解的例题,开动自己的小脑筋,想想这道题可以怎么做?做完之后,小组之间进行交流。(师巡视指导)

(4)下面哪个小组来和大家交流一下做法呢?

预设1:

解: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,那么海洋面积面积可以表示为2.4x 亿平方千米。

海洋面积+陆地面积=地球表面积

2.4x+x=5.1

(2.4+1)x=5.1

3.4x=5.1

3.4x÷3.4=5.1÷3.4

x=1.5

5.1-1.5=3.6(亿平方千米)或2.4x=2.4&ties;1.5=3.6(亿平方千米)

答:陆地面积为1.5亿平方千米,海洋面积为3.6亿平方千米。

预设2:

解: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,那么海洋面积面积可以表示为2.4x 亿平方千米。

地球表面积-陆地面积=海洋面积

5.1-x=2.4x

5.1-x+x=2.4x+x

5.1=(2.4+1)x

5.1=3.4x

3.4x=5.1

3.4x÷3.4=5.1÷3.4

x=1.5

5.1-1.5=3.6(亿平方千米)

答:陆地面积为1.5亿平方千米,海洋面积为3.6亿平方千米。

预设3:

解: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,那么海洋面积面积可以表示为2.4x 亿平方千米。

地球表面积-海洋面积=陆地面积

5.1-2.4x=x

5.1-2.4x+2.4x=x+2.4x

5.1=(1+2.4)x

5.1=3.4x

3.4x=5.1

3.4x÷3.4=5.1÷3.4

x=1.5

5.1-1.5=3.6(亿平方千米)

答:陆地面积为1.5亿平方千米,海洋面积为3.6亿平方千米。

预设4:

解:设海洋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。那么陆地面积可以表示为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设计亿平方千米。

海洋面积+陆地面积=地球表面积

x+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设计=5.1

预设5:

解:设海洋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。那么陆地面积可以表示为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设计亿平方千米。

地球表面积-海洋面积=陆地面积

5.1-x=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设计

师:同学们都积极的开动了自己的小脑筋,也都做的很棒,下面请大家比较一下这几种方法,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好呢?

预设:第一种方法最好,解方程的过程最简单。

师:同学们你们简直太聪明了,想出来这么多解决这道题目的方法,不过我们要在这么多的方法之中选择最优的做法,一般遇到这类求两个未知量的题目,我们要设一倍量为x,再利用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来解决问题。

师: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,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般需要哪几个步骤呢?

(3)总结方法

1、设(找出未知数,用字母x表示)

2、找(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)

3、列(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)

4、解(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)

5、验(将解出的结果代入方程检验)

6、答(完整地写好答话)

师:是的,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常用的就是你这六个步骤,请同学们要牢记哦。接下来,老师考考大家,看看你们掌握的怎么样,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我的挑战呢?

三、巩固练习

1、果园里苹果树和梨树一共300棵,梨树是苹果树的5倍,苹果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( )

A、解:设梨树为x棵,则苹果树为5x棵。

B、解:设苹果树为x棵,则梨树为5x棵。

C、解:设苹果树为x棵,则梨树为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设计 棵。

通过这道题目的练习,使学生更深一步掌握设两个未知量的方法。

2、找出下列各题中的等量关系

(1)小红和小军一共存了235元,小红存的钱数是小军的1.5倍,小红和小军分别存了多少元?

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设计 等量关系:

(2)植物园里种着松树和柏树,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2.5倍,柏树比松树少84棵,松树和柏树分别有多少棵?

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设计 等量关系:

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于设未知数和找等量关系,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,为第三道题的变式练习做准备。

3.养殖场有白兔和黑兔,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4倍。

(1)白兔和黑兔一共230只,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?

(2)白兔比黑兔多138只,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?

请同学们先独立完成第一问,然后我们进行交流。

第二问请大家认真思考,观察与第一问的区别,独立完成后,进行交流。

四、课堂小结

通过本节课的学习:

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设计收获是

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设计遇到的困惑是

五、作业布置

请同学们完成一份关于保护地球的手抄报

数学教学设计方程 第3篇

【教学内容】

教材第73页例1、“做一做”和练习十六的第2~4题。

【教学目标】

1、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。

2、找出题中数量间相等的关系,根据等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并解答。

3、培养学生从问题出发去寻找所需条件的分析能力。

【重点难点】

1、根据等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并解答。

2、找出题中数量间相等的关系,根据等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。

【教学准备】

多媒体课件。

【复习导入】

1、用方程表示下列各题的数量关系,并填在横线上:

(1)x的2倍与3、5的和是7、3:

(2)从30里减去x的1、5倍,差是18:

(3)一个数的6倍减去35,差是13:

学生先讨论后尝试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,列出等量关系式,学生独立完成后相互交流。

2、解方程。

x+5、7=10 3x-6=18 2(x+2、5)=5

三名学生板演,并交流解答过程。

3、导入新课:出示学校运动会跳远比赛的情景图片,大家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呢?

学生自由讨论后汇报交流。

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。

出示课题,引入新课并板书。

【新课讲授】

1、教学例1。

(1)出示例1情景图。

这是一次学校运动会的情景,小明进行跳远比赛的场景,大家看:小明的跳远成绩是4、21m,超过学校的原纪录0、06m,学校原跳远纪录是多少米?

(2)找等量关系。

课件演示小明的跳远成绩、学校原跳远纪录及其关系。

提问:你能根据演示说明,说出小明的跳远成绩、学校原跳远纪录和超出成绩的关系吗?

根据学生回答,板书:

A、小明跳远的成绩-超过的成绩=学校原跳远纪录

B、学校原跳远纪录+超过的成绩=小明跳远的成绩

C、小明跳远的成绩-学校原跳远纪录=超过的成绩

(3)探究方法。

提问:你能试着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解答吗?

学生汇报算术方法:4、21-0、06=4、15(m)

师:谁还能用其他的方法来解答这道题?如果设学校原跳远纪录为x米,那么根据上面分析得出的等量关系,怎样列方程?

学生尝试解答,并请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过程。

教师板书:

解:设学校原跳远纪录为x米,

由学校原跳远纪录+超过的成绩=小明跳远的成绩

x+0、06=4、21

x+0、06-0、06=4、21-0、06

x=4、15

学生解答后,验证解答方法是否正确。

教师小结:根据不同的等量关系,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,一般来说,同一等量关系,用加法比用减法表示更容易思考。

(4)师生共同小结: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。

师: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注意什么?

小组交流并汇报,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、策略、步骤。

①审清题意,找出未知数,用x表示;

②找出等量关系,并列出方程;

③解方程;

④验算。

2、典例讲析。

例:修一条长240km的高速铁路,还剩42km没有修,已经修了多少千米?

分析:此题要求修一条长240km的高速铁路,现在还剩42km没有修,求已经修了多少千米,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已修+剩下的=总长。我们可以设已经修的为x千米,再依关系式列方程。

解:设已经修了x千米。

x+42=240

x=198

检验:把x=198代入原方程,方程左边=198+42=240=方程右边

所以x=198是原方程的解。

答:已经修了198km。

【课堂作业】

完成课本第73页“做一做”。

让学生先说出题目的等量关系,再列方程解答。

分析:(1)要求去年的身高是多少,已知今年的身高是1、53m,比去年长高了200px,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去年的身高+长高的=今年的身高。

(2)每分钟的滴水量、半小时(即30分钟)及半小时滴水量1、8kg之间的等量关系表示为:每分钟滴水量×30=半小时滴水量。

答案:(1)解:设小明去年身高xm。

200px=0、08m

x+0、08=1、53

x+0、08-0、08=1、53-0、08

x=1、46

经检验x=1、46是原方程的解。

答:小明去年身高是1、46米。

(2)解:设水龙头每分钟浪费水x克。

1、8kg=1800g

30x=1800

30x÷30=1800÷30

x=60

提问:应该怎样验算?

学生口述验算过程。

答:水龙头每分钟浪费水60克。

【课堂小结】

提问:同学们,通过这节课的学习,你知道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步骤了吗?还有什么疑惑?

小结: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:

①审清题意,找出已知与未知数,未知数用x表示;

②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,并列出方程;

③解方程;

④检验并写出答案。

【课后作业】

1、完成教材第75页练习十六第2~4题。

第7课时实际问题与方程(1)

例1:

等量关系:

A、小明跳远的成绩—超过的成绩=学校原跳远纪录

B、学校原跳远纪录+超过的成绩=小明跳远的成绩

C、小明跳远的成绩-学校原跳远纪录=超过的成绩

列方程解答:

解:设学校原跳远纪录为x米。

由学校原跳远纪录+超过的成绩=小明跳远的成绩

x+0、06=4、21

x+0、06-0、06=4、21-0、06

x=4、15

答:学校原跳远纪录为4、15米。

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:

①审清题意,找出已知与未知数,未知数用x表示;

②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,并列出方程;

③解方程;

④检验并写出答案。

数学教学设计方程 第4篇

教学内容:P64-65的练习十二第4-8题。

教学目的:

1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答“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”的简单实际问题。

2、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方法的的过程中,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。

教学重点:能正确地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。

教学难点:能正确找出等量关系。

教学准备:教学光盘

课前研究:复习“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”,注意在解分数方程题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?

教学过程:

一、复习:

1、交流课前研究

2、补充:

分析数量关系:

(1)一桶油,用去了。

(2)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用水。

(3)男生人数的正好是女生的人数。

学生在小组里说说数量之间的关系。

集体交流,教师板书数量关系式。

看着第(3)个数量关系式讨论:如果知道男生的人数,怎么求女生的人数?如果知道女生的人数,怎么求男生的人数?

二、综合练习:

1、练习十二第4题

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,订正时重点交流错例的原因。

2、练习十二第5题

读题后理解题意,并找出等量关系:原来水稻每公顷产量×=新杂交水稻每公顷产量

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再集体订正。

3、练习十二第6题

理解“10小时行了全程的”是指10小时行驶的路程相当于全程的。也可以理解为已经行驶的时间相当于行驶全程所需时间的。

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。

4、练习十二第7题

弄清“”是把这袋面粉重25千克看作单位“1”的。

第(1)题要求“吃了多少千克”,就是求25千克的是多少;

第(2)题中的数量关系是“这袋面粉的千克数×=15”

比较上下两题有什么区别?

5、练习十二第8题

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。

比较两个问题的联系和区别。

明确:第1小题是求“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”,可以用乘法计算;
第2小题是“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”可以列方程解答。

三、课堂总结:

通过今天的练习,你还有哪些地方掌握的不够的吗?有什么经验要向大家介绍吗?

四、作业:

课内:补充习题P46第3题;
P47第3、4题。

课外:天天练P40

弹性作业:

1、直接写出得数。

2÷ = 3 3 × = ÷ = 3 ÷ =

2、 解方程。

ⅹ = 18 ⅹ= ⅹ = ⅹ= ⅹ÷ = ⅹ=

3、 (1)一只书包65元,一枝钢笔的价钱是书包的 。一枝钢笔多少元钱?

65× =26(元) 答:一枝钢笔26元钱。

(2)一枝钢笔26元,是一只书包价钱的 。一只书包多少元钱?

ⅹ=26 ⅹ=65 答:一只书包65元钱。

数学教学设计方程 第5篇

教学内容

苏教版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》五年级(下册)第1、2页,练习一第1~3题。

教学目标

1.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,理解方程的含义,初步认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。

2.使学生在观察、描述、分类、抽象、概括的过程中,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,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,发展抽象思维。

3.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,感受探索的乐趣,获得成功的体验,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。

教学过程

一、认识相等关系,初步理解等式

1.出示例1天平图(两边没有砝码)。

提问:认识天平吗?天平是用来做什么的?

2.在天平的两边加上砝码。

提问:你看懂了什么?

学生可能想到:一边托盘内放了两个重50克砝码,一边放了一个重100克的砝码,两边一样重。

追问:不看两边托盘内放的东西,你知道两边一样重吗?能用语言描述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?

学生回答后,提问:怎样用数学式子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?(板书:50+50=100)

追问:为什么用等号连接?

指出:像这样用等号连接的式子,就是等式,表示相等的关系。

二、认识方程

1.出示例2天平图中的指针部分局部图(第一幅图)。

提问:看到这时的指针位置,你有什么想法?如果用式子来表示,还会选用等号写等式吗?为什么?

2.出示完整的天平图。

提问:你能用语言描述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?怎样用式子表示?(板书:x+50>100)

追问:x表示什么?

3.依次出示例2第二、三幅天平图。

要求:先用语言描述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,然后用式子表示。

学生口述,教师板书:x+50=150,x+50<200

4.出示:2x=200

提问:根据这个式子,想一想天平两边的物体是怎样的?你能描述出来吗?

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,出示教材第1页例2的第四幅天平图。

5.将式子分类,认识方程。

引导:我们来看刚才根据天平图所写的几个式子。在黑板上集中呈现5个式子的卡片:

50+50=100x+50>100x+50=150

x+50<2002x=200

谈话:你能把这些式子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吗?请大家独立思考,再在小组里先说一说。

学生的分类可能出现下面两种情况:

①将式子按照不同的连接方式(大于号、小于号或等号)分成三类。

引导:按照你的理解,你能找出哪些是等式吗?

学生口答,教师请学生根据他们的发言在黑板上移动式子卡片,将式子分类。

指出:根据大家的意见,我们可以把这些式子分成三类,也可以把这些式子分成两类,一类是用等号连接的式子,都是等式;
还有一类是用大于号、小于号连接的,都不是等式。

教师对黑板上的卡片位置作如下调整:

50+50=100x+50>100

x+50=150x+50<200

2x=200

②将式子按照是否含有字母x分成两类。

指出:这里用字母x表示未知数。

让学生在黑板上把另一套式子卡片分类排列,并指导学生按下面的方式排列:

50+50=100是否含有未知数

x+50=150

x+50>100

x+50<200

2x=200

在学生交流了两种分类方法之后,教师引导学生对照黑板上所分类的式子卡片思考:你能把两种分类方法综合起来对这些式子进行分类吗?

学生对黑板上的式子进行调整。教师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,标注类别序号。

谈话:同学们通过思考、交流,把这些式子分成了四类。请观察这几类式子,说一说每组式子有什么特征?

6.完成“练一练”第1题。

依次出示前三道式子:6+x=16;
36-7=29;
60+23>70,学生逐一做出是否是方程的判断,并说明理由。(在学生对“60+23>70”做出判断后,教师将这道式子板书在算式卡片的第②类中)

出示第1题的其他式子,学生判断哪些是方程。接着,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等式。结合学生的判断,教师指出:方程中的未知数,既可以用x表示,也可以用y表示,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。

反思:根据刚才的练习,你发现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?学生在小组里交流。

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,用课件结合“练一练”第1题进行动态演示:先是将所有的等式画上集合圈,再闪烁显示其中的方程式,将方程式画上集合圈,集合圈中的等式渐渐淡化直至消失,出现文字“等式”与“方程”,如右图:

教师引导学生再结合黑板上对式子进行的分类,理解:方程是一类特殊的等式;
等式中,一部分是方程。

7.完成“练一练”第2题。

学生写一些方程,再在小组里交流。

三、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,体会方程思想

1.教学“试一试”。

出示“试一试”(图略)。

学生先用语言表述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,数量之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,再列方程。

2.完成“练一练”第3题。

学生先用语言描述图中的等量关系,再列方程。

四、课堂作业

练习一第1~3题。

数学教学设计方程 第6篇

【教学目标】

1、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。

2、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,检验所得结果是否合理。

3、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关键。

【教学过程】

一、复习回顾:

1、解一元二次方程都有哪些方法?(学生口答)

2、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有哪些步骤?(学生口答)

①审题;
②设未知数;
③找相等关系;
④列方程;
⑤解方程;
⑥答

二、问题探究:

(一)思考课本探究1回答下列问题:

(1)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x个人,那么患流感的这个人在第一轮传染中传染了 人;
第一轮传染后,共有 人患了流感。

(2)在第二轮传染中,传染源是 人,这些人中每一个人又传染了 人,那么第二轮传染了 人,第二轮传染后,共有 人患流感。

(3)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求解。为什么要舍去一解?

(4)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究,你对类似的传播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有新的认识吗?

(5)完成教材思考:如果按照这样的传播速度,三轮传染后,有多少人患流感?

(学生在交流中解决问题,教师深入小组讨论,对疑惑较多的问题要点拨;
前两个问是解题的关键,可作适当点拨。最后思考题,可让学生试试独立完成。教给学生如何审题,分析题。)

三、例题学习

例1:青山村种的水稻2001年平均每公顷产7200kg,2003年平均每公顷产8450kg,求水稻每公顷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。

学生独立思考、练习。一学生板书,教师巡视后讲解)

例2:(教材探究2)两年前生产1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5000元,生产1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6000元,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,现在生产1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3000元,生产1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3600元,哪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较大?

(给学生分组求解,然后比较哪个小组做的有快又准。最后比较哪种药品成本平均下降率较大。)

四、课堂练习:(学生独立思考、练习。一学生板书,教师巡视后讲解)

1、某种植物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枝干,每个枝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,主干、支干和小分支的总数是91,每个支干长出多少小分支?

2、有一人患了流感,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,毎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?

五、总结反思:(由学生自己完成,教师作适当补充)

1、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:审、设、找、列、解、答。最后要检验根是否符合实际意义。

2、探究2是平均增长率或降低率问题。若平均增长(降低)率为x,增长(或降低)前的基数是a,增长(或降低)n次后的量是b,则有:
(常见n=2)

教后记:

本节课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一课时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,总体感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,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,以现实生活情境问题入手,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,具体我以为有以下几个特点:

一、通过学生口答,复习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及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,为学习本节知识打好了基础。

二、问题探究通过问题串让学生解决的问题由浅入深,由易到难,也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逐级上升,这样学生感到成功机会增加,从而有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,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相互交流、相互学习,共同提高。

三、本节课第一个例题,是增长率问题中的一个典型例题,我在引导学生解决此题之后,进一步总结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。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,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。

四、在课堂中始终贯彻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数学观念,同时用方程来解决问题,使学生树立一种数学建模的思想。

五、课堂上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,让学生走上讲台,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。同时在这个过程中,更有利于发现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独到见解及思维误区,以便指导今后教学。总之,通过各种启发、激励的教学手段,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求知态度,课堂收效大。

六、需改进的方面:

1、由于怕完不成任务,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安排有些不合理,这样容易让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,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。例如例2有多种解法,课后一些学生与老师交流,但课上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、

2、只考虑扑捉学生的思维亮点,一学生列错了方程,我没有给予及时纠正。导致使一些同学陷入误区、

3、下课后很多学生和我沟通课上一学生的错误问题,但他们上课并不敢提出,有点却场,所以平时要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发表个人的不同见解的学风。

推荐访问:方程 数学教学 设计 数学教学设计方程6篇 数学教学设计方程(汇总6篇)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范例

热门文章

数学教学设计心得体会(十二篇)(全文完整)

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,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,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、工作生活状态。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,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

最新中班健康教案我爱洗手(32篇)【精选推荐】

作为一名教职工,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,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、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。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?又该怎么写呢?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!中班健康教案我爱洗手篇一

2023年珍爱生命关注健康班会教案必备7篇

珍爱生命关注健康班会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、知识:知道学习要肯于动脑筋,不怕困难,掌握克服学习中各种困难的一些方法。2、情感与态度: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,体会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愉悦。3、能力:知道学

2023年度消防课班会教案热门14篇

消防课班会教案第1篇活动主题:消防安全主题班会活动对象:小学,初中,高中活动背景:近期的几次火灾触目惊心,而且人们面对火灾时的态度、行动直接影响了是否能安全逃生。活动目的:希望通过本次班会活动让学生学

中班幼儿园体育游戏教案汇编23篇(范文推荐)

中班幼儿园体育游戏教案第1篇《中班体育游戏教案《圈的游戏》含反思》这是优秀的中班游戏教案文章,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,快来看看中班体育游戏教案《圈的游戏》含反思!活动设计背景在户外活动中,我

2023年度与法同行班会教案

与法同行班会教案第1篇活动目的: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法律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,学会用法律的武器帮助他人,保护自己,最后立志做守法、护法的小卫士。活动过程:主持人:大家好,二五班“精彩人生与法同行”主题

2023年度中班语言江雪教案热门

中班语言江雪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:1、初步学会朗诵古诗,理解古诗的意境。2、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,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。3、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。4、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。5、鼓励幼儿大

安全网上冲浪教案(9篇)(2023年)

作为一名教师,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,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,不断提高教学质量。那么问题来了,教案应该怎么写?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,欢迎阅读分享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安全网上冲浪教案篇一安全

小班早期阅读活动教案(四篇)

作为一名教师,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,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,不断提高教学质量。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?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?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,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小

2023年班会教案劳动节教育【精选推荐】

班会教案劳动节教育第1篇(一)班会目的:1、使学生知道一些简单的安全常识。2、使学生掌握一些在家遇到火灾的处理方法。(二)活动地点:教室(三)教育重点:学习防火的生活常识,培养有关防范力。(四)班会流

2023年度高中心理情绪管理说课教案(1合集)

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,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,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、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。既然教案这么重要,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?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

最新拒绝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(十四篇)(全文)

作为一名教职工,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,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、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。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?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!拒绝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篇一1、